6月27日下午,由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(南开大学)主办的南开大学第六届实验技能大赛决赛在化学楼215落下帷幕。本次大赛历时近百天,历经初赛、复赛、决赛三个阶段,聚焦实验创新与科普实践,为本科生搭建了探索化学世界的实践平台。决赛环节由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刘阳教授、实验中心主任邱晓航教授、实验中心副主任韩杰教授、实验中心副主任刘安安副教授担任评委,为参赛选手提供专业指导与评分。
从四月中旬到六月底,历时两个半月的第六届实验技能大赛经过初赛理论考核、复赛操作筛选以及决赛实验备赛,终于迎来了决赛高光时刻。选手们从课堂理论走向实验室创新,在科普实验设计领域深耕探索,将晦涩的化学原理转化为可感知的趣味实践。让我们走进决赛现场,见证各组选手的精彩表现 ——
2024 级化学强基班陈石、赵正达与 2024 级化学伯苓班朱穆朗玛带来 “电池中的集流体” 科普实验。主讲人陈石以 “超级助手” 比喻集流体,从结构优势切入,详解实验过程与性能表征,提出集流体可让电池更轻、更安全、更高效。
2024 级化学伯苓班覃启睿、张润泽与 2023 级化学四班王淇带来 “生活中的碳量子点:合成、表征与利用” 实验。主讲人覃启睿以 “什么是量子点” 破题,围绕原理、流程、表征展开讲解,并分享科普方案设计。
2023 级化学伯苓班孟庆睿、2022 级化学伯苓班荣嘉鹏、2022 级化学强基班陈俞彤,聚焦 “铁掺杂氧化亚铜衍生催化剂在膜电极装置中的电催化硝酸盐合成氨”。主讲人孟庆睿从背景、过程、表征深入剖析,答辩中与评委探讨科普性与科学性的平衡。评委耐心解答其困惑,“科普不是简化科学,而是用‘问题链’引导思考,让严谨的科研逻辑转化为可感知的科普叙事”,强调科普实验的传播价值。
2023 级化学伯苓班陈浩天、2023 级化学强基班李宇轩、2024 级化学伯苓班王贻伟,带来 “TiO₂光解水制氢的科普与教学实验设计”。他们以 “背景 - 方法 - 结果 - 创新 - 展望” 为主线,清晰呈现科学性与科普性。
邱晓航教授在总结中高度肯定选手们的努力,强调科普实验主题的教育意义,期许同学们在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上持续突破,并鼓励参与全国化学实验竞赛,拓展学术视野。
刘阳教授则以 “B 站百万 up 主” 为例,指出实验成果展示需兼顾专业性与通俗性,不仅要呈现现象,更要讲透科学逻辑,让化学知识以更生动的方式触达大众。
本届大赛以 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” 为理念,不仅展现了南开学子在化学实验中的创新活力,更夯实了实践育人的根基。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继续以竞赛为纽带,推动实践教学改革,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。
未来,更多化学探索故事,待你我共同书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