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学实验教学中心
首页 | 中心概况 | 机构设置 | 师资队伍 | 实验教学 | 设备环境 | 教学改革 | 开放创新 | 规章制度 | 示范幅射 | 文件下载

“病毒”追踪——记一节生动的综合化学实验课
2020-05-25

  突如其来的疫情,对高校正常教学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冲击,以实战为主的化学实验课程更是受到严峻考验。如何通过现有的在线教学手段,积极有效地传递科学理论和实践要点,成为了当前形势下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
肆虐的COVID-19把高科技名词“核酸检测”传入寻常百姓家,但一般人只知道用它来检测,了解其原理和检测方法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。而化学学科正是一门实用的自然科学,是生命科学、医学和药学的基础。今天化学专业的学生,可能就是未来的生物学家、病毒学家、药学家。综合化学实验任课教师欧阳砥意识到,利用这场疫情进行PCR知识讲授,恰好是一场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课堂,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,激发学生对科研攻关战胜疫情的向往。



  5月22日,欧阳老师以“COVID-19核酸检测”引出问题:现代科技如何帮助人类战胜疫情?化学实验室是否可以有所作为?欧阳老师介绍了荧光RT-PCR理论知识,系统分析了如何通过RT-PCR技术实现对 SARS-CoV-2的核酸进行定量测定。接下来,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,结合当前检测国家标准,给同学们展现了COVID-19核酸检测的全过程。欧阳老师充分利用图片、视频等线上资源,清晰生动的讲解有效引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,使原本略显枯燥晦涩的荧光RT-PCR技术有了更为直观的体现。

  “这一部分对于化学专业的同学们其实是不太好理解的,毕竟平时生活中很少用到,今年正好遭遇疫情,结合实际去讲授,可以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这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技术。” 欧阳老师说。


  课程在同学中引起强烈的反响。“最近天天都会听到这个技术,今天上完课终于明白是如何实现的了”,“本来认为很深奥的技术原来就在我们身边,突然觉得课上学的东西很有用!”虽然是一节“隔空”进行的实验课教学,同学们却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学习热情,纷纷用弹幕发表自己对课程的体会。


  课程最后,欧阳老师简单介绍了包括抗体检测等COVID-19的诊断方法,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,并请同学们思考和提出当前病毒核酸检测方面的可改进之处。对于这部分“超纲内容”,同学们积极的反馈自己的想法,在兴趣的驱动下对于应用技术背后的理论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,达到了引领思考,促进学习的教学目标。与此同时,通过对“病毒核酸检测”背后所依赖技术理论的学习、理解和思考,同学们从科学的角度实现了对COVID-19核酸检测“所需时间”、“检测准确率”等当前热门话题的正确认识,对于实验教学中“课程思政”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。



供稿:刘 阳

编辑:王 京

审校:邱晓航


©2000-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综合实验楼C区 300071